新華社石家莊6月16日電 題:拉美學者探討中國城鄉發展“密碼”
新華社記者龔哲、白林、黃昱璋
“你們的鄉村振興是若何有序推進的?”“若何讓村平易近有‘發展’的意識?”“中國的鄉村振興對拉american家有何借鑒意義?”在石家莊市正定縣包養網正定鎮塔元莊村,來自古巴、巴西、墨西哥等拉american家的學者們不斷向村支書尹小平提問。
6月11日至15日,來自19個拉american家高端智庫的19位青年學者赴河北石家莊、雄安新區、保定等地參觀訪問,深刻考核中國式現代化的河北實踐。
拉美學者在河北省正定縣正定鎮塔元莊村訪問(6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昱璋 攝
塔元莊村底本是一個貧窮的村莊。近年來,該村結合本身區位優勢,發展“半城郊型”經濟,沿著農業產業化、養老市場化、游玩規范化的標的目的穩步前進。2024年,該村集體經濟支出達3200萬元,村平易近人均支出達3.5萬元。
在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示范園的聰明農場,拉美學者們得以直觀感觸感染鄉村振興的豐碩結果:得益于無土栽培、氣霧栽培等先進技術手腕,各種農作物長勢喜人。農場指揮中間的屏幕實時顯示影響作物生長的各類數據,有助于治理者對溫室環境的精準把持。
鄉村產業的蓬勃發展充實了村平易近的“錢袋子”,也加深了人們對村莊的認同感。從2013年開始,每隔三年,塔元莊村全體村平易近會拍一張“全家福”,記錄紅紅火火的生涯。
站在村史館陳列的一張年夜合影前,看著照片中村平易近們燦爛的笑臉,古巴交際學院副院長萊昂內爾·卡拉瓦略笑談:“我也想成為塔元莊的一員!”
在卡拉瓦略看來,參訪塔元莊村的經歷意義不凡,是一次吸取中國鄉村振興經驗的寶貴契機。
拉美學者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長城汽車哈弗技術中間展廳參觀新車型(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昱璋 攝
塔吊林立,車輛穿越,機器轟鳴。站在東西軸線包養雄安城際站調度指揮中間的觀景平臺上,熱火朝天的城市建設氣象令參訪學者們贊嘆不已。他們紛紛拿起mobile_phone,用鏡頭記錄這座“未來之城”拔節生長的點滴瞬間。
哥倫比亞學者卡羅麗娜·薩帕塔表現,雄安新區的建設結果值得被更多人關注。“我拍了良多視頻和照片,想帶歸去給我的家人了解一下狀況,讓他們也能直觀感觸感染中國之美和雄安之變。”她說。
拉美學者在東西軸線雄安城際站調度指揮中間現場拍攝(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昱璋 攝
參訪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不斷刷新著薩帕塔對雄安新區的認知。在中國電信聰明城市產業園,她不包養行情僅目擊了任務人員遠程操控無人機執行園區巡檢的場景,也見證了年夜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城市路況等領域的具體應用。
在薩帕塔看來,雄安新區不僅是一座“聰明之城”。在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她深刻清楚任務人員服務社區居平易近的具體舉措:讓居平易近包養網在家門口享用日常公共服務設施的“15分鐘生涯圈”,通過按期走訪記錄居平易近年夜事小情的“平易近情臺賬”,為老年人供給優惠扣頭的社區食堂……種種細節都讓她感觸感染到雄安新區以國民為中間的發展理念。
薩帕塔認為,高度的組織才能與各領域的親密協作,配合培養了雄安新區傑出的城市建設與管理體系。“這座城市的發展真正以全平易近福祉為焦點,無疑是一個值得借鑒的典范。”
在河北之行中,拉美學者們不僅對中國在產業發展、平易近生保證等方面的成績予以確定,同時高度關注中國在經濟發展綠色轉型中的經驗。
在位于保定的長城汽車哈弗技術中間展廳里,科技感實足的新動力汽車吸引學者們紛紛試駕。聽完展廳講解員介紹長城汽車在新動力、智能化海潮中的舉措,來自巴西的青年學者利桑德羅·呂不由感嘆道:“中國正走在正確的途徑上,為綠色發展作出主要貢獻。”
利桑德羅·呂在接收記者采訪時說,面對氣候變熱、化石動力乾涸等問題,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的急切需求,人們必須摸索新的動力技術,而新動力汽車在中國的普及則是踐行綠色發展的典範案例。
“無論是在新動力技術研發與實際應用層面,還是在激發平易近眾廣包養網比擬泛參與環保行動,切實下降動力耗費,晉陞清潔動力應用占比等方面,中國都積累了寶貴經驗,這很是值得拉丁美洲國家學習。”他說。
發佈留言